nowstudio.tw ’s 2F Shelf
座談
迎向攝影自出版的年代
-
10.11 Sat. 13:00–15:00
鬧空間 NOW space @nowspace
主持人・攝影書店hiponoz & 攝影家 蘇厚文
與談人・美國紙漿合作社 Unpress 成員:蔡東霖、Howsem Huang、Sinistra Pan
➊ 實體場 ➋ 線上場(Webex)
每人250元/學生證200元
報名請填寫Google表單,並完成匯款
P.S. 詳細內容及注意事項請參考報名表單
P.S. 座談以中文進行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myYV4WXShJYKeiim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座談特別邀請到美國獨立自出版計畫「紙漿合作社(Unpress)」的三位成員。他們分別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在創作上關注文化、政治、歷史與媒材等多樣議題,同時皆有自出版經驗,並透過各自的專業展開跨域協作,累積了許多引人注目的出版實踐。
座談將以跨域出版的探路為核心,帶領觀眾認識北美自出版文化、紙漿合作社創立的精神,以及自出版與傳統出版社的差異,當然,也包含他們這次書展的作品。我們也會深入討論製作書籍時的實務問題,從技術挑戰到設計與編輯排序的思考方式。最後,成員們將分享跨國合作的願景與可能性。
活動將透過網路視訊連線進行,現場並提供 Unpress 與相關攝影書的實體翻閱。誠摯邀請對自出版充滿好奇與熱情的朋友,一同參與交流。
———
關於與談人
・紙漿合作社 Unpress @unpressedpatch
由 Howsem Huang、Sinistra Pan 、Tung Lin Tsai,三人所創立的一個獨立自出版計畫,沒有永久的辦公室、總部,也沒有固定的國家身份。Unpress 存在於我們的書被製作、閱讀或被記住的地方。
我們的成員分布於台灣、美國與加拿大。紙漿合作社 (Unpress)作為一個去中心化、未法人化的團體,穿梭於國際書展、海關申報、ISBN 登記與募資的過程,讓我們理解出版既是與故事的協商,也是與體制的談判,還是選擇去記錄、吸納,並將它們轉化為我們出版語言的一部分。就如同我們的個人故事,我們存在於不同地方之間,同時為藝術家與社群搭起橋樑。我們以去中心化與集體性為基礎,在「在地」與「跨地」之間建立聯繫,從版畫到紙張,從紙張到紙漿、文字與影像交融,以書為媒介創造社群,設計書籍的同時,也是重構對於攝影書出版的想像。
-
關於主持人
・蘇厚文 @hou_wen_su
攝影藝術家,從事攝影接案與創作,擅長透過攝影書及影像裝置敘事作品,並將長年關注的溪流文化與生活的探索,近年創作關注台灣主體性的記憶及伴侶關係。作品《白日屯雷》獲選2025年桃源美展攝影類;作品《流動的邊界》獲得日本攝影出版社「赤々舎」青睞,並於2024年發行出版攝影書;作品 《新北南計畫:溪引人》獲 2022 年台南「攝影上桌PHOTO GO 獎」。創作曾獲2024國藝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展覽」與「出版」補助。
・hiponoz @hiponoz
台灣的線上獨立攝影書店,販售和推廣經典的,不朽的,載入攝影史冊的,攝影書籍。努力透過說書,展書,在線下與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給影像的告白:跨越攝影、出版與感官的實踐
to images: Practices Across Photography Publishing and the Senses
10.02-10.26, 2025
鬧咖啡 2F書架
-
策展人| 蘇厚文 @hou_wen_su
策展協力|hiponoz @hiponoz
展覽協力|Emily Hsieh @emilybleu
視覺設計|周芳伃 @louise_fun0924
場地協力|鬧咖啡 NOW coffee @nowcoffee.tw
主辦單位|鬧工作室 NOW studio @nowstudio.t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活動
座談①《迎向攝影自出版的年代》
10.11 Sat. 13:00-15:00
主持:hiponoz、蘇厚文
與談人:美國紙漿合作社 Unpress 成員:蔡東霖、Howsem Huang、Sinistra Pan
P.S. 座談以中文進行
座談② 《紙上的凝視》
10.11 Sat. 15:30-17:00
主持:hiponoz
與談人:陳彥呈、劉妍蓁、謝振允、蘇厚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鬧工作室
火石仔hué-tsiỏh-á 計劃 —— 2F書架
火石仔取燧石異質混成、撞擊生火之意,將空間視為媒介,策劃一系列具備實驗性與碰撞感的內容,開啟藝術與都市、記憶與當代之間的多重對話,讓場域不再只是被動的容器。
計劃執行地點鄰近曾為臺北著名書店街、也是文學與思想匯流之處的重慶南路。雖榮景不再,卻保有同樣迷人風景。鬧工作室透過火石仔計劃理念,結合場域既有的書架,將街區昔日文化意義,轉化成富有特色的當代藝術平台。
You may also like the following events from 鬧工作室 NOW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