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數: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嗎)?——《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系列活動
● 時間|8/22(五)19:00-21:00
● 地點|三餘書店(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文化中心1號出口)
● 講者|張嘉真/作家
● 主持|吳曉樂/作家,本書主編
● 票價|200元(含100元當日購書抵用券,現場可折抵購買游擊文化出版品)
● 主辦|游擊文化
● 報名|座位有限,請先報名。
https://www.takaobooks.tw/news-info.asp?id=1758
「在一個流產的女人,和聽聞對方流產的女人之間,你總會是其中一個。」
《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透過小說、詩歌、劇本、訪談、論文等多元形式,細膩描繪女性在面臨生育選擇時,自身的思索與感受,讓長久以來被忽略的經驗得以訴說。
其中,作家張嘉真運用小說體裁書寫人工流產經驗,嘗試提問——儘管我們擁有不相通的經驗,面臨的情感是否仍存在最小公倍數?或者,這是一個必須加入才能靠近的命題嗎?在這場講座中,本書主編吳曉樂和作家張嘉真,將首度對此分享彼此的創作想法。
「比起證明費洛蒙真的能夠互相影響,不同的月經周期天數必然會有最小公倍數更能驗證這個說法。有趣的事情是,比起數學解釋,我們更喜歡我們因為彼此的身體產生出某種未解的聯繫,你無法證實,因此也無法切斷,我想這是我們選擇不斷傳誦這個敘事的原因。
我打了一通電話給她,告訴她如果月經會互相傳染是一種迷信,那當一個迷信的女人真好。當我的身體想要與她站在同一邊的時候,它比我的意識更早做出決定。
在不相通的痛苦之中,流血是我們最小的公倍數。」
——張嘉真,〈最小的公倍數〉,《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
「如果太依賴真實的力量,可能讓沒有相關經驗的人覺得,又不關我的事。我們想把視角往上拉一點。書裡提到的情感與狀態,曾經發生在某人身上、某段人生裡,以某種形式存在過。這種模糊地帶,可以讓人多想一點,再靠近一點。」
——摘自《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主編吳曉樂,博客來OKAPI專訪內文
講者 ▶張嘉真
一九九九年生,高雄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從事劇情片編導、影視劇本及小說創作。短篇小說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並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著有短篇小說集《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
主持 ▶吳曉樂
居於台中。喜歡鸚鵡。魂系遊戲玩家。著有《那些少女沒有抵達》、《致命登入》、《我們沒有祕密》、《上流兒童》、《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活動須知】
1. 未經他人同意,請勿拍照、錄音或錄影。
2.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調整、解釋與說明的權利。如活動因氣候或其他因素暫停或變動,請依現場公告為準。
3. 本場活動費用,不能使用三餘小書蟲閱讀金,造成不便請見諒。
You may also like the following events from 三餘書店 TaKao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