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社會的閱讀處方箋-【文化ESG中企業參與閱讀推廣】公民咖啡館
2015年,聯合國提出《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望全世界共同朝向一個更公平、包容與永續的未來。其中,相應提出的17項目標涵蓋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例如消除貧窮、推動性別平權、實現永續城市,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等。近年來,國際社會更進一步認識到,除了這經已標示的三大支柱,認為「文化」是推動永續的重要力量。文化能夠凝聚社會、促進多元共融,並成為創新與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文化也被視為永續發展倡議中的「第四支柱」。
而在文化的多元形式中,「閱讀」是最普及也最容易參與的一種方式。透過閱讀,每個人不論背景都能接觸知識、培養批判思維,並進一步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閱讀不僅是一種個人休閒或學習方式,更能成為社會凝聚與民主深化的力量。基於文化這個無形的價值和作用,台灣近年來開始透過更積極的政策引導,希望更能促進文化永續。例如,在公司治理評鑑中設置「支持文化發展」的指標,鼓勵企業投入文化活動、推廣閱讀與公共藝文參與。這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也能帶動社會更廣泛的文化活力。
然而,台灣出版業卻正面臨挑戰:市場縮小、獲利困難、閱讀人口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若能將閱讀推廣納入企業ESG(環境、社會、治理)的永續策略,就可能為閱讀文化注入新的支持力量。
本次公民咖啡館,正是希望透過「審議式民主」的精神,讓不同角色的社會成員,包括企業、出版業、公民及政府能夠坐下來交流,討論閱讀如何在永續發展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們要一起思考:
1、推廣閱讀對企業公司治理有好處嗎?
2、推廣閱讀對社會整體團結有什麼效益嗎?
3、推廣閱讀作為實踐SDGs重要途徑,大家可以共同努力什麼?
4、為促進4.22指標作為推廣閱讀的綜效,政府、企業及民間還能做什麼?
期待透過企業、出版業、NGO、文化工作者之間的對話,我們能共同找到可能的處方箋,讓閱讀不只是個人的選擇,而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文化永續的重要基石。
👉關於《公民咖啡館》
公民咖啡館是一種特定的群體討論方式,這種討論方式的目的在於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小組討論,並互相分享看法及意見。討論可以促進同步對話,幫助反思問題,鼓勵知識分享,甚至發現新的創造機會。
相較以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公民咖啡館的方式,來探索自家企業的營運策略。普通的工作坊和公民咖啡 館的區別在於,在公民咖啡館中,參與人會進行輪桌的更替或輪換,需要幫助將正在進行討論的話題思維轉化為較系統化的大綱,作為討論的參考。這種大綱思維類似於學術界常稱之為"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幫助參與者在討論的過程中保持專注,同時讓參與者使用較邏輯的思考方式,更關注戰略規劃的細節
📍日期:2025年11月16日及17日(擇一,兩場議程相同)
📍時間:13:30-17:30
📍地點:左轉有書(台北市鎮江街3-1號)
📍報名人數:20人,如額滿主辦單位將透過報名表單資料進行篩選,以讓不同立場、職業、身分別的意見能多元呈現在我們的公民咖啡館中。
📍報名及更多詳情:
https://forms.gle/JRt49PQrA5YELjL36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左轉文化協會
補助單位: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