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的共情演出⁕
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深刻地映照著我們自身的文化結構、感知方式與倫理立場。所謂的「牠者」(the Other)並非天生存在,而是在互動、凝視與再現的過程中逐步被形塑出來的。
《微生物的共情練習》試圖探問:我們是否能透過影像、演出與敘事等策略,重新調整跨物種關係的感知機制,尋找一種更平等、更細膩的觀看姿態?
該表演結合微生物影像、微觀生命的動態描寫與音樂即興演出,帶領觀者進入人與微生物共構的感知生態——一個肉眼難以抵達、卻與我們共享呼吸、共織命運的微觀世界。藉由藝術與科學的交錯,作品邀請觀者思考:如何讓這些難以親近的生命重新被納入我們的觀察與展示系統,並在文化敘事與倫理想像中獲得新的位置。
⁕ 演出資訊 ⁕
日期: 11/16 (日)
時間: 19:00-20:30
地點: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177號)CREATORS 1樓排練室
⁕演出流程⁕
19:00 - 19:30 觀眾入場
19:30 - 19:40 放映
19:40 - 20:10 演出
20:10 - 20:30 映後座談
⁕ 演出者簡介 ⁕
* 戴孜嬣
新竹當代實驗藝術空間「光譜丘 Spectral Pulse Studio Art Lab 」共同創辦人。致力於將聲音作為橋樑,連結個人、身體、劇場與公共空間。創作實踐涵蓋實驗音樂、跨域合作與社群參與,自預置中提琴出發,發展個人聲響語彙,並深入探索聲音與身體動作之間的動態關係。關注機遇音樂、音樂視覺化與演奏圖譜系統的建立,並透過民眾共創工作坊推動當代音樂在公共領域中的文化對話與實踐。
* 賴宥峻 Eugene Lai
單簧管演奏家/作曲家,臺灣臺北人。荷蘭克勞斯親王音樂院(Prins Claus Conservatorium)古典音樂碩士,主修低音單簧管。活躍於歐洲與亞洲的古典、當代與跨文化音樂場域,長期以獨奏與室內樂音樂家身份演出與錄音,並受邀擔任多個職業交響樂團客席。曾參與歐洲單簧管大會與荷蘭 Sound of Music Festival 等國際音樂節,入選 OneBeat Taiwan 駐地藝術家,並入圍義大利 Messina 國際單簧管大賽。現任簧片五重奏《簧樂集》藝術總監,持續以編曲與策展探索室內樂的邊界。其創作與演奏實踐融合文化記憶與聲響想像,風格冷靜而富詩意,同時致力教育推廣與新生代音樂家培育。
* ODd
電子音樂製作人與DJ,風格特色為結合生活聲響取樣或未來科幻等元素。2020於巴黎展覽之Taiwan New Wave音樂作品《Underwater》獲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獎(Sound Design - Ambient Sound);個人EP《The Dream Is Too ODd》獲全球音樂獎製作人銅獎(Global Music Awards 2023 Bronze Medal : producer);並於台北內湖成立聲若奇境音樂工作室
* 楊佳陵
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曾參與植物抗病機制相關研究。目前著眼於探索微生物間交互作用背後的機制與奧秘,研究對象包含木本植物、單細胞真核微生物等,以單細胞層級的基因及蛋白質表現分析為主要研究核心。
* 王懷遠
曾先後就讀物理、工業設計系,於2020年畢業於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學系。目前為實驗學校兼任教師、微生物研究員及創作者。創作核心聚焦於人與非人生命之間的關係想像,特別關注當代動物的生命政治以及物種間的情感互動。喜歡跨領域的合作嘗試,並以虛構文本、散文電影等來作為創作方式。
⁕ 與談者簡介 ⁕
* 林承緯(大緯)
1991年生於臺北,科學博物館與當代藝術策展專業。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與英國萊斯特大學美術館與藝廊研究所,現就讀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班。2018年起擔任政大藝文中心機構策展人,策劃執行多檔藝術家個展與聯展;2020年加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完成《人體的奧妙:從我到我們》、《半導體未來館》常設展策展。2021年以策展計畫《酷共生》獲選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並於2023年於北師美術館展出。2025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完成策展計畫《環世界日誌》。現為獨立策展人。
⁕報名連結 ⁕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HOuvUfIFOQKGTDna8RE_qGRNa542nPKH9V4xiE8LXss/edit?hl=zh-tw
Also check out other Festivals in Taipei, Music events in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