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2026.2.7
宮
島
TATSUO MIYAJIMA
達
男
無盡的生命循環
Endless Life Cycles
★ Opening Reception 10.22 (三) 下午4時至7時
TAO ART 將於 2025 年 10 月 22 日至 2026 年 2 月 7 日欣然呈現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 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Endless Life Cycles) 宮島以 LED 數字裝置和科技驅動雕塑 (technologically-driven sculptures) 享譽國際,本次展覽集結藝術家近五年的十二件重要創作,帶來一場關於生命、時間、空間與存在的深刻探問。與此呼應,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亦將推出宮島在台灣的首個美術館個展《眾生共命: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 Human Lives as Collective Experience),兩個展覽分別以內與外呈現藝術家不同面向的作品,探討自身的生命循環以及自身與眾生的關聯,引領觀眾探索並共創一段極具哲學性的藝術實踐。
1957 年出生於日本的宮島達男,以 LED 數字裝置聞名於世。自 1980 年代末期發光二極體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s) 普及後,他開始大量運用此媒材,並以「數字」與「倒數」為創作語言,將科技轉化為思索生命的哲學符號。雖然以新媒體藝術為技術基底,宮島更像是一位以藝術作為語言的哲學家。他曾於 1999 年代表日本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其作品〈MEGA DEATH〉,由 2400 顆藍色 LED 組成,作品在某段時間會突然熄滅,讓觀眾直面龐大的黑暗,隨後又重新亮起,不斷循環。這件作品紀念歷史上的大規模死亡,引發了人們對失落、生存和重生的強烈思考。燈光亮滅的周期性反映了他對生命連續循環的信念,具體展現其三大核心理念:「持續變化 (Keep Changing)」、「連結一切(Connect with Everything)」與「永無止境 (Continue Forever)」。
在宮島的藝術實踐裡,數字持續循環與重複,無論是從 1 到 9,或 9 到 1,每一個序列皆象徵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然而「0」在他的作品中始終缺席。在數列的循環裡,9 之後不是 0,而是一段空白的停頓。這片黑暗彷彿是死亡與重生的瞬間,也呼應了佛教中輪迴與轉世的哲學思考。數字因此以各種形式出現 ── 網格、塔樓、錯綜的電路或單純的數字本身 ── 不斷延展他對時間與空間中「變化、連結、永恆」的持續探索。
在這次的台灣首展中,宮島特別為 TAO ART 打造兩組作品,其中一組為茶室空間場域限定的作品〈Counter Window at Tao Art (Counter Window - No.3 + Counter Window - No.5)〉(2025)。這件作品是繼瀨戶內海倍樂生藝術場直島 (Benesse Art Site)「家計畫」完成的首件作品在「角屋」(Kadoya) 登場後,第一次於其他場域展出。作品以兩扇覆有液晶薄膜的特殊玻璃 (UM Glass) 為媒介,玻璃表面緩緩浮現持續變動的倒數數字,而台北街道的景象又隱約透過玻璃顯現。觀眾在數字、倒影與街景之間,得以思索自身在無盡循環中的位置。
另外一組全新委託製作的〈360個生命〉(2025),則是透過多組變幻的數字單位,以不同速率與色彩展現全球生命的多樣與交織,數字不斷的明滅循環,點出宮島長期關注「生與死」的核心,亦即「生命(Seimei)」。作品中不同速率、色彩(包含黑色)的變化,不僅象徵世界各地的每一個不同生命的可見、或不可見的存在樣態之外,亦是呈現出無數微小的生命彼此之間交織,構築成一個豐富的世界、乃至於宇宙,宛如一則現代寓言,映照人類存在的普遍境況。在同一空間的〈Keep Changing (Mondrian) - no.11〉(2021) 將閃爍的數字置入蒙德里安的幾何結構,在秩序與混沌的交織中,使觀者得以感受時間流動的韻律與永恆。
作為佛教徒的宮島,其創作深受佛教思想啟發。〈飛天 – no.9〉(2022) 與〈飛天 – no.12〉(2021) 以自由流動的數字光點,喚起敦煌壁畫中飛天的意象,象徵對生命循環的永恆想像。近年發展出的〈Numerical Beads Painting〉系列則捨去 LED 光源,轉以隨機計算的圖面,搭配藝術家在巴黎收集的數字珠子,大量排列以構築「三千大千世界」,在畫布中重現數字的明滅與宇宙的宏觀秩序。
另一展間則以「反脆弱 (Counter Fragile)」為題的 C.F. 系列作品,如〈C.F. Aircle - no.2〉(2023) 與〈C.F. Aircle - no.3〉(2023),宮島以有機、雲狀般纏繞的電線組成扭曲的輪廓,每一件作品猶如漂浮的微型宇宙。它們看似脆弱,卻在閃爍的微光中蘊含不容忽視的價值,正如人類的存在雖短暫卑微,卻無比珍貴,引出藝術家對「人在宇宙中的微小狀態」的思索。
影響生命的災難,關於集體記憶的創傷,也是宮島所關注的。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無疑是日本歷年來最大的天災,宮島邀請三千名災區民眾透過一個數位計時器 (digital counter) 設定專屬的倒數速度,以各自的生命節奏回應災難留下的痕跡,看似日常,但個體的差異,以及每個人對於災難不同的衝擊和改變,讓大家看見受災群體的日常樣貌,其實與所有人無異──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節奏中生活。現場展出的〈Life Face for Sea of Time – TOHOKU〉(2025) 則是藝術家支持紀念美術館的建設所創作的版畫,彰顯藝術家對此議題的持續關懷。
另外,位於台中的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也將舉辦宮島達男在台灣的第一場美術館展覽《眾生共命:宮島達男》。內容涵蓋自 1993 年至今超過三十年的創作,包括經典作品、創作概念圖以及邀請台灣各族群共同參與的共創計畫。其中,宮島更為安藤忠雄設計的三角展覽廳創作直徑 5.4 公尺、由 216 顆 LED 構成的大型新作〈Mutual Ten Worlds〉,為展覽注入震撼核心。
透過台北與台中的雙展聯動,宮島達男不僅以數字藝術構築出獨特的生命哲學,更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與世界對話的藝術現場。在數字的光影與輪迴之間,觀眾將被引導去思索:在這無盡的循環裡,何以存在?TAO ART 創辦人 Vicky Chen 表示:「一開始是對宮島先生和佛學有關的研究感到好奇,參照佛學的『空』避開零以抽象數字探討生命與空間萬物的連結。在宮島先生的主要作品中,這些閃爍的 LED 燈,雖然看似是冷漠的科技,但其實有著很深很溫暖的含義,印象深刻的便是早期在瀨戶內海直島完成的〈Sea of Time ’98〉,集結眾多島民共創,開啟了瀨戶內海現今的藝術生態。宮島先生用藝術連結眾人,很溫暖令我感動。一直希望可以將這份關懷和感動,帶來台灣跟大家分享,非常期待這次與日本畫廊 SCAI THE BATHHOUSE合作為宮島先生製作的展覽。」
關於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
1957 年生於日本東京,目前生活並工作於日本。他於 1986 年完成東京藝術大學(原東京國立藝術大學音樂學部)的本科與研究所學業,之後開始進行行為藝術實驗,隨後轉向以光為媒材的裝置藝術。
自 1980 年代後期起,宮島的創作始終圍繞著數位發光二極體(LED)計數器展開,他將這些計數器稱為「小裝置(gadgets)」。數字在 1 到 9 之間不斷閃爍,循環反覆,卻不一定遵循順序,象徵著從生命走向死亡的旅程;其中「0」或「零點」象徵終結,因此從不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這一觀念部分來自人文思想、佛教教義,以及他三個核心的藝術理念:「持續變化」、「連結一切」、「永無止境」。宮島的 LED 數字體現了他對延續、連結與永恆的探究,同時也關注時間與空間的流動與跨度。
tatsuomiyajima.com
關於澡堂畫廊 SCAI The Bathhouse
SCAI The Bathhouse 坐落於東京谷中一座擁有兩百年歷史公共浴場中的當代藝術畫廊。在尊重歷史的同時,也為未來重新詮釋空間,自1993年創立以來,一直是本地與國際藝術業界熟悉的當代藝術據點。澡堂畫廊旨在成為當代藝術不同潮流在日本與世界交會的場所,並在藝術界中扮演引領且具責任感的角色。多年來,SCAI 培育出眾多優秀的藝術家、畫廊經營者與藝術總監。秉持相同理念,畫廊持續推動具前瞻性的計畫。
www.scaithebathhouse.com
Also check out other Arts events in Taipei, Fine Arts events in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