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鄂蘭(1906~1975)是二十世紀後半給政治思想界帶來莫大影響的政治思想家,至今仍然吸引著世界上的許多人,不只是政治學,在哲學、倫理學、歷史學、教育學、國際關係等,其著作在諸多領域當中都被參照,有著五花八門的解讀方式。
然而,鄂蘭思想的全貌卻尚未釐清。其理由之一,在於鄂蘭那不受傳統學術劃分與形式所束縛的獨特思考,以及常常被稱為「片簡式」的獨特論述風格,都是難以從鄂蘭的文本抽取出系統性理論的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鄂蘭的思想本身沒有體系,只是四散片段的累積。
本次演講作為系統性地解讀鄂蘭政治思想的第一步,首先從鄂蘭的主要著作《人的條件》出發,試圖去探討其反覆強調的「開端(beginning)」這個概念,是如何在她形塑自身思考的同時產生,並且發展而成的。
眾所周知,鄂蘭在人類開啟新事物的能力當中,發現了自由的政治原理,並從「誕生」這個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事件當中,尋找其存有論的根據。
在闡述這件事時,鄂蘭可以說必定會引用古代哲學家聖奧古斯丁《上帝之城》的一節,該引用在鄂蘭的著作裡,最早出現於1953年的論文〈意識形態與恐怖〉。雖然該論文作為終章被收錄在我們手上的《極權主義的起源》之中,但有趣的是,在1951年《極權主義的起源》初版的終章裡,並未包括聖奧古斯丁的引用,也沒有將自由原理和人類誕生給關聯起來的論述。
這意味著1951年到1953年之間,鄂蘭的思考發生了某些重大的變化,並且這也與鄂蘭當時所致力的、極權主義研究的發展與深化,以及和《人的條件》(1958)與《論革命》(1963)等後期著作裡成為主題的、自由的政治視野之誕生,有著重大的關聯。
更甚者,聖奧古斯丁是鄂蘭在1920年代於德國立志要研究哲學時,選為學位論文題目的哲學家。
換言之,在歷經納粹德國的統治後、經由法國逃亡到美國、致力研究極權主義時,鄂蘭將流亡之前致力研究聖奧古斯丁的成果賦予了新的解釋,最後結成了圍繞於誕生與開端概念等、屬於鄂蘭自己的思想果實。
在本次演講中,我想從鄂蘭的文本來追尋她思想形成的軌跡,而與此同時,若能和大家一同思考這個思想所具備的當代意義,就太好不過了。
※現場將有逐步口譯
▋漢娜鄂蘭論新生性、複多性與行動 ——其黑暗時代政治理論的誕生與發展
日期|2025/9/19(五)
時間|18:30-20:30
地點|三餘書店 3F
講者|森川輝一(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京都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主辦|臺灣鄂蘭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填寫報名請至
https://pse.is/845rxq
森川輝一(もりかわ てるかず)
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京都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教授
專長:西洋政治思想史 現代政治理論
著作:《「開端」的鄂蘭—「出生」思想的誕生》(『〈始まり〉のアーレント――「出生」の思想の誕生』),岩波書店,2010年
You may also like the following events from 三餘書店 TaKaoBooks: